AG尊龙凯时智能不太“智” 懒人不够“懒” 扫地机器人困在“高端”里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11-14
 AG尊龙凯时10月31日,以扫地机器人为代表的清洁电器公司三季报均已出炉,虽然各家营收、利润情况不一,但从市场总趋势看,清洁电器的销售额增长趋缓,销量更是同比下滑。随着市场空白逐渐被填补,2020年左右的红火景象已一去不返。在此背景下,品牌们又陷入了“普及”与“高端”的两难选择。当前,家用扫地机器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寻找新应用场景和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了各家企业寻求增量的新选择。  扫地机

  AG尊龙凯时10月31日,以扫地机器人为代表的清洁电器公司三季报均已出炉,虽然各家营收、利润情况不一,但从市场总趋势看,清洁电器的销售额增长趋缓,销量更是同比下滑。随着市场空白逐渐被填补,2020年左右的红火景象已一去不返。在此背景下,品牌们又陷入了“普及”与“高端”的两难选择。当前,家用扫地机器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寻找新应用场景和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了各家企业寻求增量的新选择。

  扫地机器人算是这几年非常流行的清洁电器,同时也是争议不断。由于每个人的使用体验不同,有的人觉得它是鸡肋,也有的人觉得它好用。

  “理想中的扫地机器人,用机器代替人力,为消费者摆脱家务困扰,提供更加整洁美好的居住环境。现实中的扫地机器人,原地转圈,呜哇乱叫,哐哐撞墙,永远规划不清路线。”在小红书上,不少网友在吐槽,“扫地机器人就是一个‘祖宗’”“4000多元的扫地机器人还不如300元的拖把”。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来自一线消费者关于扫地机器人的吐槽数不胜数,“中看不中用、经常原地打转、水箱故障、频繁离线、找不到基站需要多次建图、跳过部分房屋不清扫、家里所有门槛全部被扫地机磨花无一幸免……”扫地机器人的真实使用体验与营销宣传的“神乎其技”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兴冲冲买了扫地机器人,然后发现我更累了。”有用户无奈地上传了自己使用扫地机器人的视频,视频里用户犀利地指出当前扫地机器人最大的硬伤:扫地机器人像一个未脱离襁褓的婴儿,时刻都需要人为的干预。“不但要动手在使用前清理储存盒的垃圾,在其清扫的间隙,还要时刻紧盯,防止避障失败出现灾难场面。”“心惊胆战等着打扫完一圈,还要再花时间把扫到的毛发垃圾清理出来。更让人抓狂的是,如果一不小心在收尾的时候把细碎的垃圾带了出来,还要重启再把地面清理一遍。”

  还有用户这样描述,“家里的扫地机器人经常识别不出拖鞋,拱着拖鞋一走就是一圈。”“我地上摆放了一盆绿植,有一次扫地机器人直接把它撞翻了,把土拖得到处都是。”“我家扫地机器人扫不干净不说,还经常回不了家,有的时候抱着送到基站边上,自己又傻傻地退回去了。”

  疫情与懒人经济的叠加,让手里有些闲钱却没有时间操心费力家务的群体瞄准了扫地机,他们认为扫地机器人完全可以让自己的生活体验更好,将自己从繁杂的清洁任务中解放出来。然而吊诡的是,据业内研究机构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消费者对扫地机器人产品感到失望。

  稍微研究一下扫地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这种清洁电器其实兴起没几年,虽然发展时间短,价格却在疯狂上涨。理论上来说,某一个产品随着越来越普及,供需关系进一步饱和,但价格会越来越低才对。然而,扫地机器人却在一众厂家的推动下,标价越来越高。这一点和市场规律“背道而驰”。

  据GfK中怡康数据统计,2019年扫地机器人的均价在1300元-1500元;到了2020年,均价涨到了1830元,2021年上涨到2394元,2022年均价继续上行至3210元。仅三年时间,均价翻了将近一倍,如同当年国产手机冲击高端市场时的样子。

  究其原因,表面上看是由于上游铜、铝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及芯片缺货带动了扫地机成本的提高,但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头部企业执着于走上高端化之路。

  比如被称为“扫地茅”的科沃斯,从2019年起逐步退出低端机器市场,将原自有品牌“TEK 泰怡凯”升级为“TINECO 添可”,定位高端智能生活电器品牌。在高端化策略下,2022年科沃斯品牌服务机器人毛利率高达51.61%,稳居行业之首,营收77.97亿元,同比增长16.21%;添可品牌智能生活电器营收69.09亿元,贡献了科沃斯全年45.09%的营收。

  在家电行业,想要实现市场扩张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市场渗透率,以价换量;另一种是通过产品快速更新迭代,提高产品单价,尽管这会失去一部分消费群体,但能以更高的价格来获取利润。目前头部的扫地机器人制造商都选择了第二种策略。

  按照扫地机器人的价格来划分,1500元以下为低端机,1500-3000元为中端机,3000元以上可称为高端机,而占据扫地机行业90%以上市占率的科沃斯、石头、云鲸、追觅,并称为扫地机四小龙,而他们的主力机型均为高端机。中端机主要由小米、美的、海尔等知名品牌的代工厂生产,低端机则由白牌产品为主。以“四小龙”为代表的高端机品牌,为了突出、加固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产品优势,往往倾向于开发高端产品,以满足高收入消费者的需求。

  由于扫地机器人市场的高利润率和高增长率,吸引了大量的供应链参与者进入该领域,包括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制造商、组装商、品牌商等。供应链参与品牌大乱斗之后,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合作,而是各自为战,争夺利益和资源,这导致了行业内部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同时也增加了产品的不稳定性和质量问题,手机厂商常用的“堆料”手段也被扫地机器人行业派上了用场。

  “卷高端”的扫地机器人,正把厂商卡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为了让高端化合理化,企业也不断靠“黑科技”讲故事,甚至不计成本地落地前沿技术、疯狂堆料。

  作为定位于高科技的产品,“智能”和“功能”的成本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各品牌你追我赶,让扫地机的清洁能力、避障功能、自动清洗换水功能,都获得了巨大提升。

  但在扫地机行业普遍采取“机海战术”“快速迭代”的时代,很多技术还没有达到硬件的实际应用,就已经被更新的“技术”所取代。随着技术发展陷入瓶颈期,扫地机器人“仿制+集成”蔚然成风,各大商家之间要么卷参数要么比功能配置,“你有我也有,大家有的我全都有”。

  于是扫地机的基站是越做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产品迭代速度甚至比智能手机还快;扫地机器人SPU(标准化产品单元)量从2021年的696个增长到2022年的1352个。但一部动辄四五千元的扫地机,已经比1年请保洁做12次全屋清洁要贵了AG尊龙凯时,即使是中产家庭也很难一年一换。

  另一方面,消费者也意识到,对扫地机最根本的需求还是把地弄干净,然而许多“高端”产品加载的各种传感器、AI功能,不仅增添了许多成本,而且这些繁杂的功能实际上并不符合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比如扫地机器人配置摄像头实现远程视频,是伪需求不说,还会引发用户对隐私的担忧。

  扫地机器人厂商想走高端化,但广大消费者似乎并不愿意为此买单。价格是高了,殊不知,用户们不买账了,这才是“卖不动”的关键。近两年来,扫地机器人行业整体销量连年下滑。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是扫地机器人高速发展阶段,年度销量均超过600万台,至2022年销量就降至441.4万台。2023年第一季度,扫地机器人行业销量为67.8万台,同比下降14.7%;全渠道销售额为19.8亿元,同比下降11.4%。

  既然卖不动,那就要改改之前的打法。在过去,大促期间都很少降价的扫地机器人,也开始实打实地降价了。从天猫官方旗舰店的价格波动走势图来看,今年双11期间,石头科技的G10S价格较正常时降价了将近1300元,其他品牌的降价程度则在500-800元不等。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上半年,市场上扫地机器人全能款产品均价从5076元降至4084元,618期间,头部品牌价格降至3000元左右,而双11期间AG尊龙凯时,很多新品价格都已经下探到2000元以下。

  不过,降价真的效果明显吗?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上半年扫地机器人销售额同比下滑了3.66%至约47亿元;销量则下滑了5.39%至145万台,价格的下降并没有带来过多销量的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消费市场复苏疲弱以及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清洁类电器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已经成为国内最内卷的赛道之一,价格战成为最直接的竞争手段。

  但价格战毕竟并不是终局,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消费市场的竞争,最后拼的都是产品力。目前扫地机器人行业依然处于“功能机”时代,其清洁能力和效率还远不足以完全替代传统的扫帚、拖把和吸尘器。另外,从理性角度看,扫地机的必要性本身就弱于空调、冰箱、洗衣机,并不是刚需品,也不具备太多的社交性,花费几千元买一个可有可无的消费品,并不会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接下来,以价换量的增长策略还能坚持多久,如何度过量价双降的阵痛期,始终是科沃斯、石头科技们绕不开的难题。

  以低价换取市场的策略,似乎并未取得太大成效,扫地机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方向。国内市场陷入红海AG尊龙凯时,向海外市场寻求增量空间就成为了科沃斯、石头科技等扫地机器人企业的共同选择。

  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科沃斯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同比增长25.6%,收入占比达到34.3%,距离海外市场贡献40%的目标又近了一步,且增速相较于2022年同期及全年均有所增长,海外市场已经成为科沃斯的重要收入来源。

  此外,云鲸智能也表示将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未来将针对海外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和痛点去做定制化产品。追觅科技对海外市场的观点则是,“不着急马上大规模上货销售,而是根据区域化、本地化特征制定产品方案”。

  目前,海外扫地机器人市场发展并不充分,依然存在很大的成长空间。从渗透率来看,根据欧睿数据,截至2022年末海外主要国家的扫地机器人市场渗透率都不高,最高的美国不足14%,欧洲渗透率最高的德国则不足9%。

  竞争格局方面,海外的扫地机器人市场依然是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iRobot最大,目前占据近一半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品牌也在海外闯出一番天地,科沃斯与石头的市场份额目前分列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的二三把交椅。虽然目前仍与iRobot有一定差距,但随着各自市场份额的扩大,科沃斯、石头等中国品牌凭借高性价比等优势也逐步占据一部分海外消费者的心智。

  值得一提的是,布局海外市场并不容易,其往往有着更大的成本支出和各种阻碍,很难像国内一样大范围快速迭代,布局海外市场本质上考验的是本地化的营销能力,包括品牌怎么去和本地消费者沟通,以及财务支付、仓储物流、售后服务等体系的搭建等等。

  对于扫地机器人中国玩家而言,不论在海外市场如何风生水起,国内市场始终是其大本营。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怎样实现高质量的降本增效,怎样拿出消费者满意的商品,才是扫地机器人双雄的根本任务。

  2023年,扫地机器人行业遇冷,市场需要重新考虑定价或者完善不同价格带的产品矩阵。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经济化生态位置”,也就是品质与价格博弈的下限。

  家电行业人士魏天指出:“扫地机器人市场需要降低产品的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扩大市场规模和份额。这需要厂商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上进行一些取舍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功能和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同时,厂商也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偏好,提供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扫地机器人打响“价格战”,尽管一些品牌、厂商对于价格战已经摩拳擦掌,暗流涌动,但价格战只能缓解问题,并不能真正地解决。消费技术长期投资和产品销售差异化才是品牌与厂商真正应该关心与重视的,小步快跑敏捷迭代的历史红利期正在衰退,想要重回高位就必须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真正解决用户痛点。

  目前,扫地机器人里面最为重要的有两大关键技术,一是扫地机器人的眼睛——传感器技术,二是扫地机器人的大脑——控制算法。而这两个技术也决定了扫地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与避障处理,尽管目前技术层面与理论层面已经非常完善,但具体到产品的品控又是另外一回事。在品控不达标以及投入不够时,再卷“语音交互、手势识别”等智能化设计也无济于事。

  严格意义上来说,国内扫地机器人行业的护城河还未真正建立起来,企业在产品功能、性能、外观、售后体验等方面均可以进行创新和突破,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特色,占据市场心智,形成消费壁垒。

  同时,扫地机器人市场也需要加强行业内部的合作和规范,以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前段时间,不少企业高层之间呛声、指责友商抄袭,这需要各个供应链参与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益共赢,不然无尽的内卷也卷不出花样与新意,产品只能趋于同质。

  云鲸智能创始人兼CEO张峻彬认为,行业拐点往往出现在这样的时候:第一,产品体验能让绝大部分用户满意;第二,成本已经大规模下降,使得普通大众消费者都能使用;第三,产品质量能够达到白家电长寿命的要求。